龙泉镇中心小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牟平区龙泉镇中心小学原为龙泉镇初级中学,下设中学部和小学部,2010年8月中学撤并,始更名为龙泉镇中心小学。
学校坐落于昆嵛山北麓、闻名遐迩的温泉养生小镇所在地——龙泉汤村,由著名爱国台胞苗育秀先生捐资800万建造而成。1992年动工,1995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20亩,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学校逐年加大教学环境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硬件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现在,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化面积达到要求标准,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及路面硬化。在校园环境整体布局上以突显中华古典文化、营造浓郁读书氛围为主线,精心打造走廊文化,按照不同的楼层,分别设置了“梦之苑”、“经典苑”、“书画苑”、“科技苑”等四大园地,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彰显学校特色。学校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实验室、科技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室俱全,一线教师达到了一人一台电脑,班级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学生247人,9个教学班,教职工70人,其中,评聘中小学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14人,工人1人。一线教师取得大学本科学历23人,取得大学专科学历13人,学历达标率100%;校长参加岗位培训2人,培训合格率100%。近几年,学校通过以赛促教、评先奖优等办法以及骨干教师的名师培养工程、新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等,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办学特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德育教育为主线,愉快教育为手段的综合教育模式。学校坚持“生活德育化,德育生活化”的理念,积极改革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紧紧围绕“学会做人”这一目标,着眼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真人真事入手,从细节抓起,围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三个方面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自理、节约等习惯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学校以省“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为总抓手,开展了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区级《农村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开展了《阅读批注》、《语言运用》、《学习兴趣》、《言语交际》等十三个校级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加强规范管理,强化过程指导,关注资料积累,注重成果提练,形成了《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发展》、《整合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成果系列和《美丽的龙泉》、《国学经典丛书》校本教材。
近几年,学校坚持“健康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了“一碑、一台、四苑、两窗、四道、两园”的“114242”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了“和谐、谦虚、乐学、拼搏”的校风,“关爱、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诚实、勤奋、善问、求真”的学风和“遵规循道,追求卓越”的校训,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科技教育、节能教育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四、点滴成绩
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求实创新,积极进取,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区教体局举行的“阳光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连续两年取得乙组第二名的成绩;写字教学成绩喜人,在山东省举行的“小小艺术家”比赛中,有1人获得特等奖,7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烟台晚报》先后两年专题发表在校学生日记30篇;牟平区电视台、烟台市电视台先后报道了学校“瞻仰雷神庙遗址”、“走进革命历史昆嵛山纪念馆”、“参观杨子荣纪念馆”等校外实践活动;在省“十二五”课题中期研讨会上,学校展示了“小河才露尖尖角”的节能教育纪实片,并上报了相关的研究论文、活动设计等资料;有56位教职工受到烟台市教育局、牟平区委、区政府和牟平教体局的表彰;学校先后被评为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牟平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牟平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五、扬帆起航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继续坚持“健康教育”的理念,创建“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培养“文明、守纪、勤奋、博学”的学生,构建和谐、民主、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龙泉中心小学全体师生一定会齐心协力,努力拼搏,为祖国未来着想,为孩子一生奠基,走出一条深受学生、家长、社会认同的“轻负担、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办学路子,让每一个孩子在美如画、暖如家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