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素养 立足长远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 奋进中的武宁街道益海小学
武宁街道益海小学原为武宁镇中心小学,位于武宁街道上武宁村东,占地21.5亩,总建筑面积为1400㎡,,始建于1985年,2009年更名为益海小学。学校现有445名学生,10个教学班,54名教职工。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强化学生素养提升。学校出台了“小学生一日常规”,从生活、学习、文明礼仪方面形成了序列化的培养目标,细化分解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要求,形成了横成线、纵成串的培养体系,编印了“成长足迹”,强化过程管理和习惯养成,教师、家长、班干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成长喜报、明星评比、习惯小标兵等,贯穿了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见证了孩子成长的历程,“好习惯伴我行”也成为了学校的校风。针对农村实际,学校倾力营造书香氛围,先后开辟了好书推荐、阅读分享、趣味数学、读书讲坛、诚信书吧等读书阵地,设立了读书秀、书法秀、日记秀、写字秀等读书窗口,并通过学生辩论赛、巡回日记展评、读书交流会等,巩固读书成果,让更多的孩子畅游书海,以书为友,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为了让农村的家长,重视孩子读书,体验读书氛围,每学期期末,我们一改往日的传统表彰方式,对优秀学生颁发“购书卡”,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家长,陪孩子逛书店、游书海,实地体验城区孩子那种浓浓的读书氛围。目前,全校爱读书、会读书,成为一种时尚,站起来善讲,坐下来善写,成为益小学生的靓丽名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加快课堂改革步伐,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是学校的又一重头戏。学校实行校内、校外双轨并行的教研方式,全面启动说议讲评教研模式,每次活动,主讲人先个人研读文本,形成个案,后经组内说议,修改形成共案,授课后,经对教情、学情评价分析,写出教后反思,达到了一人授课,多人受益的双赢效果。为保证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定期邀请区内外专家到校讲座、会诊,校内推出了学科带头人,通过示范课、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引领带动更多的教师,同时瞄准课堂改革与习惯养成的结合点,将良好习惯付诸应用,巩固拓展习惯养成成果,学生的课堂表现力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倾注了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
多彩的童年,是孩子的幸福。校内成立了电子报刊、手工编织、英语口语、趣味数学、阅读分享、校园之声、舞蹈、器乐、篮球、乒乓球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学生全员参与,自主管理,活动有声有色、其乐融融,学生的自信心、审美情趣不断得到提升,综合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学校还注重拓宽教育渠道,让孩子走出校园,深入到大自然、社区、科技场馆、综合实践基地等,强化实践教育,实地体验科技魅力,牡丹园、航天科技馆、农博园、农业生态园等,都留下了益小学生的身影。实践证明,视野的开阔、阅历的丰富、实践的体验,殊途同归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堂表现。
健康教育的征途,任重道远。每一个益小人,深知教育发展没有穷尽,学生的培养更没有模式,只有聚焦素养,立足长远,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才是我们为之不懈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