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养蚕课程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及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学期末,宁海中心小学召开了“我在养蚕中成长”的成果交流会,王校长、3名指导教师及参与养蚕的150名孩子全程参与交流活动。
座谈会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我的养蚕发现” “我的养蚕故事”和 “我的养蚕收获”。在王校长的启发引领下,孩子们畅所欲言,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会轻松愉悦。
三年级四班的孙子惠边用手比划边谈到“我发现蛾交配时,两只蛾是头对头,两尾是分开的”时,王校长抓住这个话题引导孩子们谈出自己不一样的发现。张北辰子告诉大家,他发现“蛾交配时两只蛾头靠在一起,尾部也贴在一起”;四年级三班的赵桂林结合查阅的资料谈了公蛾和母蛾交配的具体过程。王校长肯定了孩子们的看法,告诉他们科学实验的观察不是短暂的一次性观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有所收获。
当王光磊谈到他把桑叶和杏叶混在一起,发现蚕只吃桑叶时,王校长赞扬了他的这种做法,告诉孩子们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对比实验”的方法。当有的孩子谈到“上网查到‘蚕还能吃别的叶子’”,自己就实验喂杏叶,蚕吃了,但结的茧发黑”,王校长建议孩子们在下次养蚕过程中,做个实验:“把桑叶的汁挤到其他叶子上试试蚕吃不吃”。
赵一瑾讲了她的养蚕故事,她说她很想亲眼看看蚕蛹是怎么变成蚕蛾的,于是就剪开了一只蚕茧,帮助蚕蛾完成了“破茧”过程,结果发现“这只蛾的翅膀比其他独自破茧的蛾翅膀小,肚子大,而且公蛾都不愿与它交配”。王校长问孩子们:“大家由此能想到什么?”会场霎时变得一片寂静,孩子们陷入了思考。片刻之后,两个孩子谈了自己的想法:一个说“我知道了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规律”;另一个孩子说“做事不能‘揠苗助长’”。王校长赞扬了两个会思考的孩子,并结合“秋收冬藏”“吃应季瓜果蔬菜”等自然现象,讲解了顺应规律的重要性。
最后,根据孩子们参与交流的情况,当众评选出了十六个“宁小法布尔”,其中六人获得“宁小超级法布尔”的称号。王校长还做了精彩总结,告诉孩子们要像这些同学学习,不能“为了养蚕而养蚕”,而需要在养蚕的过程中用心发现,用脑思考,积极研究。
此次开放式交流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科学研究的一些实验方法,明白了“看+想=发现”的道理,真切体验到了照顾蚕宝宝长大需具有的强烈责任感,更学会了如何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观察,用心思考,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